论坛>>>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昨天-傍晚 18:07:48

  你是否曾经对自己默默低语:“我总是搞砸一切”?或是在朋友爽约后,心中立刻涌出“他们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这样的时刻,你可能正被认知扭曲所困。

  认知扭曲,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David Burns)推广,他在其著作《心灵感冒》中,详细阐述了这种思维误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阿伦·贝克(Aaron T. Beck)在研究抑郁症过程中提出来的。贝克发现,那些倍感沮丧的人,往往会有一些系统化的思维错误,这些错误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扭曲得不成样子。

1.扭曲的六面“镜子”

在心理学中,认知扭曲的类型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全或无思维: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比如成绩未达预期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 过度概括化:因某次失败便认为命运注定如此。

3. 心理过滤:只关注负面事件,而忽视正面体验。

4. 跳跃结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迅速得出负面结论。

5. 灾难化:总是预测最坏的结果。

6. 个人化:把别人的行为不当归因于自己。

这些思维模式犹如有色眼镜,使得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偏离现实。这些扭曲,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2.“镜子”成因


那这些扭曲的成因是什么?通常这些思维习惯深植于我们的早期经历和环境中。比如,一个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在成年后将无心的细微差错泛化为巨大失败这种内化的声音指导、操控着他们的认知,导致遇事时自动采用负面的思考方式。

3.破解之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识别和挑战这些错误想法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治疗的关键在于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陷阱,并通过实践新思维建立更为合理的信念。







  

还能输入140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正在加载中,请稍等...正在加载中,请稍等...

活动

1/3

话题...

返回顶部
主题管理
置顶
删除
加精华
修改
打气
屏蔽
转发
禁止回复
过户